熱門文章
消費金融與傳統(tǒng)金融服務形成交叉競爭之勢
發(fā)布時間:2017-11-21 分類:趨勢研究
近年來金融科技領域發(fā)展迅速,其中中國和美國是金融科技最活躍也是規(guī)模最大的兩個國家。毫無疑問,金融科技的迅猛發(fā)展會不可避免的給傳統(tǒng)金融帶來較大沖擊,這些沖擊最主要的是在數據利用方面,還有客戶的獲取方面。像阿里、騰訊、百度這樣發(fā)展起來,他們現在互聯網的用戶已經超過了中國這些非常大的金融機構,比如說工農中建的用戶群。
第三方支付在過去十余年都呈成倍增加態(tài)勢,2010~2016年中國的第三方支付市場增長了74倍。利用互聯網為平臺或者數字技術為核心的信貸,從2013~2016年間短短4年增長了36倍。盡管這么成倍成倍的增加,但互聯網金融的空間還非常巨大。
2016年支付市場是11萬億美元,但其中只有16%是跟消費有關,其他的很多都是相當于C2C,作為一個模式來說是難以持續(xù),因為幾乎沒有收費空間。只有跟消費有關的第三方支付交易才真正說給金融科技帶來利潤或收益的機會。胡祖六預計,未來的幾年這方面會有非常大的上升空間。預計交易額到2020年會增長到4.6萬億美元。
信貸方面,盡管現在利用互聯網平臺的大概有1.2萬億人民幣貸款,但跟整個中國的金融體系人民幣的貸款余額是106萬億相比,比重連1%都不到。開發(fā)空間巨大。
金融科技的發(fā)展這些年最顯著的地方是支付,中國的支付應該說引領全球,無論是從用戶的數量,從交易額的規(guī)模,還有交易的頻率都是在全球領先。而且在國際化方面也發(fā)展得非常迅速。例如螞蟻金服,除了中國母國市場以外,螞蟻金服在其他新興市場國家,也包括發(fā)達國家現在都有很多布局。比如在印度,它控股了印度領先的支付平臺PayTM,在泰國和Ascend Money展開合作,因為阿里在東南亞收購了Lazada,螞蟻金服的支付寶在當地的電商還有其他電商支付場景中應用越來越廣泛,螞蟻金服也開始進軍美國美國等發(fā)達市場,收購了MoneyGram。
金融科技另外一個最活躍的領域就是信貸,特別是消費金融。隨著移動應用的普及,越來越多的消費金融服務已經嵌入到大眾日常的消費場景中,移動的支付、消費分析成為許多線上消費必備的功能,為了提升消費金融用戶的體驗,金融科技企業(yè)開始結合大數據的征信,推廣基于機器學習的自動化信用風險的量化評估模型,將消費金融的審批時間大大縮短,大大提升了用戶體驗。隨著大眾觸網的頻度、維度和時間的長度不斷提升,基于網絡的個人的數據的采集以爆發(fā)式增長,大數據環(huán)境下的風險評估還有個性化數字化的客戶肖像識別帶來了很大的可能。
目前來說,中國的金融科技公司在消費金融領域的切入點主要是央行征信系統(tǒng),但這目前還沒覆蓋的群體,比如說尚沒有固定職業(yè)和收入的學生人群,低收入的藍領階層,還有大部分農村戶籍的居民。也就是說金融科技在中國普惠金融的發(fā)展中,扮演了一個特殊的使命。可以預見到,隨著競爭的不斷滲透,消費金融領域也會升級,金融科技公司未來發(fā)展的趨勢不斷的會進入中產階層以及高凈值人群,跟傳統(tǒng)金融服務的交叉競爭會加劇。